English

传播科学的使者

1999-08-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邓 捷 我有话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学像一股强劲的激流,迅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程。它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类的未来勾画出一幅美妙的图景。回到科学自身,如果把科学的发展比喻成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科学出版就是这条道路上的宣传车和播种机。它高扬着科学精神大旗,积淀科学文化,传承科学薪火。它是科学成果得以留存并使之光大的传播者。

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出版社所走过的45年的历程就更显得意义非凡。作为中国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综合性最强、国际合作最早的科技出版机构,科学出版社对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科学传播史

科学出版社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和龙门联合书局合并于1954年8月1日成立的。龙门联合书局创建于3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文科技教材奇缺,许多学校用的都是英文教材,龙门联合书局于是担当起出版中文科技书籍的重任,出版了不少好书。当时许多科学家都在那里出版了著作,影响甚大。那个时代,龙门书局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齐名。现在的不少老科技工作者都是看龙门联合书局的书长大的。

科学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服务”的方向,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出版方针,以积累科学文化、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推广科技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繁荣科技事业为办社宗旨,担负着代表国家水平的自然科学学术书刊的出版任务。45年来,科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近2万种,期刊300余种,近2万期。现在年出书1500余种,期刊160余种,其中外文版图书50余种,外文期刊1种,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农学、医学、电子技术科学,还有科技史、科学家传记、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管理科学及交叉科学等领域,以及基本资料、应用技术、论文集、工具书、辞书和科普读物等。此外,大力发展了以科技为题材的音像、软件等新型出版物。

科学出版社在1954年成立之初,主要出版自然科学书籍和国情资料等,对培养科学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当时大多是翻译苏联的著作。1956年,“双百方针”的出台,使科学界的不同观点有了争鸣的机会,当时,科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批有相当影响的书,包括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6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引进苏联的科技图书减少了,这个时期引进一些英、美国家的书更多一些,对把握世界科技潮流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到了70年代,科学出版社出版工作在“文革”中停止了一段时间,直到1978年恢复出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改革创新路

长期以来,科学出版社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事业单位的体制使人们安于清贫,工资、住房等习惯于“等、靠、要”,依赖上级。市场经济初现端倪的时候,科学出版社有了危机感:上级断奶了,印刷厂来要印刷费了,作者们来索取稿酬了,几百人的开支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这时候,科学出版社才觉得自己的钱袋太瘪了,到1994年,全国出版系统中,亏损的出版社两家其一就有科学出版社。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亏损出版社,在短短四、五年间,经济效益超常规地增长:从销售码洋来看,1995年为4900万元;1996年为8800万元;1997年增至1.20亿元;1998年则达到了2.01亿元。

1998年比1995年翻了两番,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均在5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个了不起的业绩!某报对此报道之后,有人不服,认为报道失实。该报十分重视,派一位副总编领头多次深入该社调查,结论是:不但没有失实,而且报道得不够!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

汪继祥社长介绍说,对于科学出版社这样一个有着四十五年历史,七、八百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的出版社来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在新的形势下,他们研究了一个问题:1、是依赖上级还是依赖市场?2、出书是高层次还是多层次?3、是为作者出书还是为读者出书?经过多方面探讨,他们统一了认识:本着“严肃、严密、严格”的“三严”精神,面向市场,为读者出好书。

统一思想后,他们针对社里图书品种单一、战略意识不强、对单本书的投入产出核算没形成制度等问题,开始改革。他们把现有图书分成A、B、C三类。A类为体现“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三高”精神的学术著作和基础理论图书。如:洋洋125卷的《中国植物志》,计200多本的《青藏高原考察丛书》等;B类书为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类图书等。如计算机、医学和生物技术类书;C类为文教类图书和科普图书,如龙门书局的“三点一测丛书”已发行了50万套。以前,三类书的比例大约为65%、25%、10%。科学出版社在新的形势下对此进行调整,制订了新的战略。汪社长把它概括为“三点战略”,即A类书为制高点,出版时要优中选优,要力求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B类书为生长点,要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规模;C类书是增长点,要加大经济效益。

将图书分类之后,科学出版社开始对人员进行调整,加大管理力度。他们打破了从50年代起按学科分编辑室的惯例,对原有编辑力量进行优化整合,集中人力,分别成立了科学出版中心、技术图书中心、医学图书中心、龙门书局和期刊出版中心。各中心实行内部二级核算,每年制订经营计划,分解到各部门。每本书的产值、成本和利润结构都明朗化。这种举措使得人尽其才,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完美的结合。各个中心的书刊从质量到经济效益都有极大增长。单单是期刊中心就有了较大改观。中国科学院有130多种期刊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因学术性太强,该部门一直是该社的亏损大户。通过转换机制,一些期刊进行改造,如《中国科学文摘》改为《互联网周刊》、《科学世界》改版,引起了较大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整体运作上,科学出版社实行全社大生产、大经营动作,全社一盘棋,各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调。编辑找准选题,还要与发行部门预测该书的市场前景。发行部门负责开拓市场,同时又将市场信息反馈给编辑部门作为选题参考。这样独立而不孤立的运作方式使全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发行工作上,实行全社统一营销策划,大力开发营销网点,逐步完善代理制。目前,该社在全国有较大的代理点40多个,确保了科学版和龙门版的图书顺利地辐射到全国各地。

该社还通过各种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如:分块管理,分级核算,生产部门社会化;编辑室进行任务目标管理;每人半年考核一次,与利益直接挂钩,涉及职称评聘;重视年轻人的作用等。这样,全社职工的积极性明显被调动起来。

除此这外,科学出版社的版权引进工作也很出色。早在1978年前后,该社就与许多世界知名出版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近年来引进的《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一书已经销了二万多册。出版社在纽约、香港等地还成立了分支机构。

科学出版社以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半数以上的院士都是该社的作者。他们优秀的科研成果正是通过科学出版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科学出版社的图书代表了中国的科技水平,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全国首届国家图书奖评选中,该社有4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有两种获提名奖。这样的成绩,全国其他的近600家出版社难以望其项背。自1982年以来,该社在连续八届的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比中名列前茅,有40余种图书获一等奖或特别奖,200多种图书获部委以上优秀图书奖。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00多种期刊中,有像《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这样国内科技界最权威的期刊。它们中有许多反映了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被世界权威的SCI、CA、SA、EI等六大检索系统所收录。1996年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选中,该社有33种获奖,其中一等奖占全国同类期刊的29%。

该社出版的科技学术著作层次之高自不待言。在实用技术图书的开发方面,成绩也十分骄人,其中生物类图书占全国同类书市场的1/3,计算机图书也跻身前6强,此外,文教类图书已成为该社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如龙门书局作为出版社副牌于1993年8月正式恢复出版业务以来,推出了如《三点一测丛书》、《随堂学·练·考丛书》、《走向清华北大高考阶梯训练丛书》等,深受欢迎,成为精品畅销书,在国内文教图书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为与国家教育部今年的教改精神相呼应,今年又推出一套丛书——《发散思维大课堂》,市场反应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国情资料,如《中国科学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等深入分析了国情状况,对有关部门的决策起到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在今年初的两会期间,这两本书两会代表人手一套,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评价。李鹏委员长鼓励科学出版社要多出这样的好书。

展望新世纪

45年弹指一挥。传播科学火种任重而道远。

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汪继祥社长满怀信心。他说,科学出版社将立足于知识创新的源头。通过几年的努力,把科学出版社办成我国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出版社之一。目前中国科学院正在筹建以科学出版社为核心企业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它将是国内第一家科技出版集团。汪社长说,到2010年,力争使它成为国内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

有了这样的出版社,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的火种将会越传越远,科学之火将照亮中华民族的远大前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